首页 Home 研究所网站 Intro 成果转化 Product 下载 Download 进展汇报WeeklyReport 基金申报信息GrantInfo 联系 Contact
 
 
 
 
 
 
 
 

郑元义课题组成员

工作人员 博士后 科学博士 科学硕士 临床博士 临床硕士 其他

工作人员:

蔡晓军:
      研究员,男,博士,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研究员(破格),博士生导师。2017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导师:陈航榕教授,系国家杰青;施剑林院士)。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第十届委员会青年学组成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十届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微米纳米学会微纳机器人分会理事。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项目和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等7项科研基金,入选上海市科技启明星、扬帆计划、上海交大国家优青培育项目等人才项目。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Advanced Materials等期刊发表SCI论著25篇,影响因子大于10的有21篇;申请13项国家发明专利(6项已获授权,第一发明人),授权6项实用新型专利。获得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优秀博士论文、中国硅酸盐学会优秀博士毕业论文、北京市优秀毕业生等。
吴建荣:
      副研究员,男,博士,担任Journal of Cluster Science杂志编委。2020年加入郑元义教授课题组从事博士后工作,2022年出站后留院工作,内聘副研究员。近年来专注于药物递送方面的研究。主持包括国自然青年基金、博士后基金特别资助/面上项目及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求索博士后等6项科研项目。以第一/通讯作者在Science Advance, Advanced Materials,Advanced Science,Biomaterials等期刊发表SCI论文20余篇,撰写RSC系列专著章节一章。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项,以第一完成人转化技术成果一项,另有一项技术成果“高分子转基因试剂”已在国内300余个知名研究团队得到应用,转化中...。2023年获国家药监局重点专项资助(国拨经费:1600万元)。
王龙辰:
      助理研究员,男,博士,2022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医工交叉),导师:郑元义教授、沈国锋教授。上海市启明星、上海交通大学“晨星优秀青年教辅管理人才”。作为骨干参与科研课题12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课题4项。以第一/共一作者发表文章16篇(最高影响因子30.849),参编论著3部,申请专利5项(授权4项),软件著作权5项。荣获中国优秀临床工程师科研/管理十佳,申康数联杯医疗设备创新管理方案大赛一等奖,国家奖学金,上海市优秀毕业生等。2023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资助。
姜礼贤:
      助理研究员,男,硕士,2020年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师从林国强院士,从事仿生纳米递药系统构建及炎症相关疾病靶向治疗的研究,并参与多个一类新药研发项目,具有丰富的研究经验。2021年加入郑元义教授团队,主要研究方向为细胞膜仿生材料在神经系统疾病成像与治疗的应用研究。近三年以第一作者身份在ACS Nano、Chem. Eng. J等重要学术期刊发表高质量论文。
郝俊年:
      技术员,男,硕士,2020年硕士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影像医学与与核医学专业,导师:郑元义教授。现任职于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超声科技术岗位。主要工作负责实验室的实验操作技术、实验室仪器管理及实验示教等工作。参与多项课题组内科技部,国自然等项目。以共同第一作者在Advanced materials、Journal of Nanobiotechnology等杂志发表论文。
诸晨琳:
      秘书,学士,2006年毕业于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现任职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邮箱:156390691@qq.com,上海市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秘书长、医学参考报超声医学专刊编辑


博士后:

吴建荣(2020-2022):
      男,生物材料学博士。专注于药物递送系统的研究。在站期间获国自然青年基金、博士后基金特别资助/面上项目及上海脑中心求索杰出青年(博士后)等项目资助。以第一/通讯作者在Science Advance, Advanced Materials,Advanced Science,Biomaterials等期刊发表SCI论文20余篇,以第一完成人转化技术成果一项。2023年获国家药监局重点专项资助(国拨经费:1600万元)
华晨(2020-2023):
      男,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其研究方向聚焦于医工交叉领域,在超高分辨率医学成像、AI医学分析算法、超声医学治疗和生物磁场调控等方向开展了一定的理论研究工作,其中在超高分辨成像机制、磁场调控方面的研究颇具特色。在站期间获国自然青年基金及上海脑中心求索杰出青年(博士后)等项目资助,在Computerized Medical Imaging and Graphics发表论文1篇。
张凯(2021-):
      女,医学博士,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2019年博士毕业于浙江大学,住院医师,荣获浙江省及浙江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Neurosci Bull. 优秀综述奖等。同年获得日本学术振兴学会博士后奖学金,赴日本理化学研究所进行博士后研究(2019-2021)。以第一作者/共同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8篇(最高影响因子11.189),参编英文论著1部,参与授权发明专利1 项。2021年于世界分子影像大会作口头报告,获得世界分子影像大会优秀女学者奖。2022年入选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
闫泓雨(2022-):
      女,生物学博士,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2022年博士毕业于南开大学。研究方向为影像监控下的干细胞靶向递送治疗心脑血管损伤。以第一作者在Advanced science发表论文1篇,以主要作者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等期刊发表论文5篇,申请2项国家发明专利,参编英文专著1部。2022年入选上海市超级博士后计划。2023年获国自然青年基金资助


已毕业科学博士:

王龙辰:
      男,博士:上海交通大学(2019-2022),助理研究员,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医工交叉)。上海市启明星(2022)、上海交通大学“晨星优秀青年教辅管理人才”。作为骨干参与科研课题12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课题4项。以第一/共一作者发表文章16篇(最高影响因子30.849),参编论著3部,申请专利5项(授权4项),软件著作权5项。荣获中国优秀临床工程师科研/管理十佳,申康数联杯医疗设备创新管理方案大赛一等奖,国家奖学金,2022年上海市优秀毕业生等。2023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资助。
马新欣:
      女,医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2019-2022),医师。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影像可视化磁调控技术在活性氧相关疾病中的应用,以及低强度超声在神经调控方向的研究等。在Advanced materials和CEJ等杂志发表高水平论文。2022年被评为上海交通大学优秀毕业生。获上海市扬帆计划人才项目资助(2022)。2023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资助。
唐秀珍:
      女,医学博士,医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超声医学科,博士学位:上海交通大学(2018-2021),邮箱:tangxiuzhen8@163.com,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影像可视化磁性微纳米机器人治疗血栓相关疾病,以及利用磁调控设备控制微纳米粒子在生物流体中的集群运动。在Small、IEEE Robotics and Automation Letters和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等杂志发表一作或共一SCI论文。在厦门大学交流学习一年,期间获得厦门大学养生堂知遇奖学金。
姚莉:
      女,医学博士,医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超声医学科;博士学位:上海交通大学(2017-2020);邮箱:yaoliahtc@163.com;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分子影像,肿瘤诊疗。在Nanoscale杂志已发表论文。


已毕业硕士(待完善......):

      ......

 
友情链接: 上海超声医学研究所     上海超声医学研究所     Tanter Mickael实验室


Copyright 2004-2007 CNUCA,all Rights Reserved.